close

反覆做好的事

由於能適應環境,就能培育出能力。

在訓練或反覆的同時,不管是好的,壞的,美的或醜的能力,都會附加到身上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這就是原則。

在惡劣的環境中,可能培育出惡劣的人,如果環境醜陋,同樣會培育出醜陋的人。在當事人還沒有任何感覺時,他就被培育出了。這是很重要的問題。

從人類的眼光中看來,狼女卡瑪拉所生的環境是多麼醜陋可怕。可是卡瑪拉本身並不覺得有什麼醜陋可怕,就在這種所處的環境中,耳濡目染,把那種異乎人類的獨特能力附在身上。

因此,身為父母的人在培養小孩時,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好的習慣上,考慮什麼對孩子的幸福最為重要,然後使他反復接觸。

可是,並不是說只要反復練習就夠了,在音樂的教育上,還需注意練習的方法和什麼事應該做等問題。若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反覆著惡劣的做法,那麼只會培育出惡劣的習慣來。

因此,這時必須把眼光放在更好的,更高的事物上,然後不斷地反復。這件事必須牢記在心。

 

才能教育的實驗

距離現在約十七,八年前,在松本市郊外的本鄉小學,田中茂樹老師以經在教室裡做過才能教育的實驗了。

我曾向田中先聲請求過:

「希望把這四十位小朋友,統統訓訓成受過教育的人所應具有的能力。像他們這樣能把母國語說得如此流利的孩子們,應該是不成問題的」

雖然我曾委託他做過數學和國語的試驗,但下面我們只談過數學的例子。

首先做加九九表。一加一等於二,二加二等於四,三加三等於六,不僅加法可以做成九九表,連減法,乘法和除法都能這麼做。

然後在上體操課時,也拿九九代替號令。一加一,二;加二,四;三加三,六。

接著就讓他們一起做十題算術測驗,結果大家都是滿分。可是要達出十個問題的時間,依然有快慢之別。有的小朋友一分鐘就做完,有的人卻要花三分鐘。

第二天再拿同樣的題目做測驗,只是把順序改變了。結果,第一次以一分鐘完成兒童只花了三十秒,三分鐘的孩子進步到兩分鐘。這是多麼快的速度啊!這件事證明了能力的增加。

有一天,我去參觀他的教室,這次共有六十題測驗,雖然只是二年級的學生,大多數的兒童只需一分鐘就完成了。

寫完第一張試卷的人,可以再去要另外一張六十個問題的試卷。

其中有一個比較遲鈍的女孩子,她在入學時,連一,二,三,簡單的三個字都混淆不清。

可是這個女孩每天也接受同樣的訓練,結果也能得到滿分,但時間必須拖到三分鐘。

其他兒童的速度都比這格女孩快三倍,也就是說,在三分鐘裡能做完一百八十個問題。由於不停的訓練,能力也就不斷的增加。

這時只要觀察一下這個女孩必能發現,她的集中力比其他孩子散漫多了。

他在做完二十題之後就會停頓一下,望望窗外,或環顧一下四週,接著又好像被逼著不能不做那樣,策勵自己再做二十題。然後又像剛才一樣,休息一會兒在環顧一下四周。

也就是說,這個小女孩精神的集中力只能維持做到二十題。結果比別的兒童,多費三倍的時間。

她的情形是:能力雖然培育了,但是集中力不夠。

 

容易厭倦即能力不足

於是,我這樣想著:所謂能力,是否與集中精神的時間長短成正比?

我們必須培養出能夠維持長時間集中精神的能力。這乃是培育能力的基礎,也正是我的想法。

有許多的家長這麼說:「我家的孩子根本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。剛剛還看他在這而玩,不久又跑到別的地方做其他的事,想到甚麼就做什麼的性格實在令人傷腦筋」

而且,她們還認為這是孩子本身的性格。

事實上,這件事只表示孩子還不曾具有能力。

所以,每當聽到這些話,我就回答說:「我們不能不替孩子培養出能力,必須讓他做一件能集中注意力的事。否則,孩子容易厭倦的習慣就永遠改不過來。」

本鄉小學的孩子們,不久就升到四年級。

『不管如何,請你在來看看孩子們的集中力進步的情況。』

由於田中老師懇切的邀請,我又前往該校參觀。

田中老師對孩子們說:

「今天大家要繼續做算術,直到你覺得厭倦為止。」

然後在每個兒童的桌上,放上一大堆數學練習題。

「預備,開始!」

一聲令下,很快地,四十個孩子分別從堆積如山的考試卷中先拿出一張,開始迅速地做答,做完一張又一張。

我靜靜的看著它們做練習題。時間消失得很快,轉眼間已經過了兩個半鐘頭。

我看了很感動,告訴田中老師說:

『老師,我已經領教了,的確做得很好。對於算術練習,他們居然能毫無厭倦地繼續了兩個半鐘頭。由於很有興趣,能輕易地做好,才能有這種表現,在途中居然沒有一個人停下來,實在是最高的表現。像這樣,這些孩子們將來不管做什麼事,一定都能獲得充分的自信和美好的成就。』

同時我又表示說:『我願意代表這四十名學生向您的辛勞,至上由衷的謝意。』說罷,緊緊的握住田中老師的手。

這件事不僅表是學生能夠一口氣做完兩個半鐘頭的算術,而且告訴我,他們都能抱著十足的自信心,將來無論做甚麼事必能全力以赴,持之以恆,達成任務。因此,我打從心底對田中老師表示十二萬分的感激之忱。

兒童們由於會解答問題,所以能夠繼續做兩個半鐘頭的測驗。

他們對於解答問題充滿信心,覺得非常有趣,情不自禁地去做,他們就是具有了這種自尊心和自信心。同時他們還持有一股好奇心,要試試自己究竟能持續多久,而這種嚐試始他們產生莫大的興趣。也由於這樣,他們才得以持續。

可是,如果接連出現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時,那麼,他們必定會覺得厭倦,也就無法維持那麼長的時間了。

 

發展能力的樂趣

有一點請你注意的是,這四十名兒童並不是特別挑選出來的好學生,而是一群極為普通的兒童。決定由田中老師執教的班級做為實驗班,乃是採取抽籤的方式,由四個班級抽出這一班的。

如前所敘,像那個連一,二,三,都分辨不清的女孩,如果把她撇下不管也過意不去。這時發生了必須使全部學生都產生能力的難題,可是同中先生卻圓滿地達成了。

對於這個女孩的事,我想多少再補充一點。當我詳細探詢這孩子的情形時,才曉得她是山中燒炭夫的女兒,不僅得不到起碼的生活環境,而且在入學之前,從來就沒有人教導她有關數目的事。

到二年級,她的臉依然是癡呆。由於頭腦不太靈活,所以連臉部肌肉都鬆弛。可是到四年級,這個孩子就逐漸變得和普通的的孩子沒兩樣。不用說,它集中的時間變長,臉部的肌肉也拉緊了,她以經成為一般孩子那種活潑的臉容了。

雖然開始時這個孩子表現得很差,但是考高中時,她卻能做很艱深的試題而被錄取了。這是我在幾年後所聽到的愉快消息。

即使是個像連一,二,三,都無法分辨的兒童,最後還是能培育出它的能力。所以,培養孩子必須在快樂的心情下反復做下去,也就是可以藉著能力產生能力,而且證實了可使能力充分發展的事實。

我希望老師和父母們注意和思考的,就是這件事實。也就是說,小孩只要是能自己做的,就會快樂地去做。我們應該拿它做為武器,使他們會做的事做得很好,而且反覆地做下去。只要他們能做得很好,就稱讚他們。孩子就會具有強烈的意念。這時父母或老師就可以問他:

『能不能再做得更好,更美?』

不用說,這是一邊給予讚美,一邊要求進步的。這時兒童就會露出光輝的表情回答說:『我會做的更好,更美的!』

那麼就讓他們試試看吧!相信孩子一定會把它做得很好。

 

認真地培植能力

在許多情況一下,父母和老師總是做著相反的事。

由於孩子不太會做或不喜歡做,目甫還是要逼著他做。

真正的教育,是要在孩子喜歡做或會做的情況下來培育能力,而且必須在快樂的心情下來教育。

『會做會產生快樂』的兒童心理,必須認識清楚,然後認真地去培育他的能力。我認為,這就是父母和老師們,站在教育立場上應該明白的秘訣。

我還是想提醒各位父母及師長,教育目標要隨而同的能力而給予不同方法,也就是因材施教。

即使說是『會做』,但其內容卻明顯的層次之別。

比如果,大家一起做國語試題的測驗。即使有幾名兒童能毫無差錯地寫出答案,但有人答得快,有人答得慢,有人輕輕鬆鬆地做,有人卻得絞盡腦汁,這就是個別差異。

如果再做更仔細的觀察,還可以去分辨答案紙上字體的端正或潦草。若是我們的注意不能達到這種地步,就不能算以經看過答案。

如果兒童能寫出端正的字體,我們就該表揚他,而且鼓勵他寫出更好的字體。這樣就能慢慢地提高能力。

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:『媽媽能寫得這麼漂亮,不知道你能不能?』

一聽到這話,相信孩子會不肯認輸地,慢慢練習寫出更好的字來。

也就是,由會做的事上去培養能力,而這種能力就會和做得更好的快樂連接起來。

這時,雙親和孩子都能在快樂的心情中,培育更多的能力。

這是一件點單的事,可是能注意到的人卻寥寥無幾。世上有許多的人只記得教導的事,卻忘了培育的意義。

 

堅忍者的跳高術

下面我在繼續講述啟發自己能力的事。

我曾讀過一本記述容忍術修行方法的書,其中關於跳高的修習法這樣寫著:

『撥下大麻的種子,在它發芽長大的過程中,每天從上面跳過。』

我覺得這是培養非凡能力的最佳方法,也是值得傾聽的真相,比較詳細的註釋:『大麻長的很快,可是每天看著他的人無法辨明它的生長速度。』儘管這樣,大麻還是繼續不斷地往上生長。

只要每天不停地從大麻上面跳越而過,就能無形中,隨著植物的長大使自己的跳躍能力與日俱增。』

如果隔一個月才看大麻,你必定驚訝它長得那麼快,那麼高。若是這段日子哩,你不曾每天跟著培養自己的跳躍能力,而突然想到要跳過去,一定力不從心。但只要跟著大麻的生長不停地鍛鍊的人,就能輕易地辦到。如果眼見這樣的事實,仍然哀嘆自己是天生無能,是一件何等可笑的事啊!

我們之所以能夠流利地說著各種語言,事實上是一件非凡的工業,和每天利用大麻的生長而跳越而過的修行,乃是同一種方法,藉此相互獲得應有的能力。

這又証實了『只要培育出能力,任何事都不覺得困難』的話。要培育本身能力的秘訣,就是要『一直做到覺得容易為止』

 

看看你的右手

那麼由誰來培育自己的能力呢?能力並不是生下來就具備的,這件是必須靠自己。所有的人都靠自我去培育自己。

當你無意去創自己的能力時,請停止埋怨自己的無能吧!

你的左手顯然比右手差勁的多,這是你讓它太空閒的關係。同樣是長在你身上的左右手,是否經常受到訓練,就有了這樣顯著的差異。你本身的能力也是如此,你不曾安排它使其充分培育,卻想成是天生的劣勢,這全是因你的愚蠢而起。

由於你每天給予那麼多的訓練,右手就產生了力量和感覺而培育出它的能力。

行動能力比左手優秀的多的右手,並不是別人替它製造的,而是你自己把訓練出來的。剛出生的時候,左右手並沒有優劣之分,請想一想,後來它們居然有那麼大的差別。任何的能力都不可能生下來就加以發揮的,全得憑自己努力去培育,能力才能逐漸製造出來。

要進行創的人,就是你自己。

右手是明白這件事的。

右手那非凡的能力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?這是不斷反復訓練的結果。一個人想要成為不平凡的人,方法與此無異。一但學會的能力若是就此停止,它就無法依附在身上;做會的事在做一次就會好些,再做兩次必然更好。如果不斷反復做下去,一定會表現的更精采,驚人!

非凡就是這樣產生的,如果真能如此,不斷訓練自己,你的能力就會比別人強的多。

 

全心全意的妙趣

為了自己,就得使自己忍受折磨。

一般人都認為,由於自己身上早已存在的東西發生作用,所以任何事都做得到。事實上,這種常識是一種錯誤。只要是你能輕輕鬆鬆地做到的事,就證明在你身上已經有了能力

要使能力附加在能力上,此是端賴反復練習,一直努力到能附加在身上為止。

上面所說的就是我的『自戒』,這是到德國留學的時期,對自己的演奏感到絕望後所獲得的自覺。這件事不管是對年輕人或是上了年紀的人,我認為都是非常重要的。即使是現在,我還是努力使自己不忘記這個『自戒』。

比如,最近我傳續在一千五百張的詩籤上寫下自己想出的詩句:

『聲音有生命,無姿猶自存。』

這就是要贈送給小學畢業生的。為了書寫,每天早上我得提早起床,然後耐心地寫。或許有人會覺得,這是不勝其煩的事。可是我覺得其樂無窮,根本不曾想到厭倦,只要事必須寫的字,一定寫得很好。我很用心地磨墨一張又一張地寫著同一句話。同時我又鞭策自己,每一張都要寫得更好。

因為我不是書法家,要把字寫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儘管這樣,每寫一張我的自信就增加許多,更由於注入生命,使自己的字體變得更好。因此,每一張都不會相同的。這種反復練習的樂趣,真是難以言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充分練習每一樂曲

我這種『自戒』,也直接成為才能教育的方法,這就是把自己以前錯誤的練習而努力引導到正確的方法上。

一般的情況是,雄生每學會一首曲子後,立刻不停地往新曲子推進。結果,彈這個彈那個,談過無數取子,任何曲子都彈過,可是卻沒有一首能彈的很好。

如果這樣努力了好幾年,不停地做,最後可能只做出一些平凡的演奏而已。雖然任何曲子都會,事時上,到頭來可能只剩下許多不足的事物。

這不僅音樂是這樣,任何事物都一樣。換句話說,凡事要做到優美的標準,就得把自己以具備的能力,在不斷地往上提升。

我總是讓學生學會的一首曲子再做充分的練習,每天要拉奏三次,而且持續三個月之久。另一方面,還要不停地利用唱片,讓學生們鈴聽這首曲子最偉大的演奏,希望他們能拉的更好,表現得更好。

這麼做以後,就會產生高度的敏感性,這不在試技巧上的問題,而是精神的領域了。

演奏時,拉奏小提琴的時間,以及剛拉完後的精神狀況,乃是音樂上最重要的時刻。及使樂曲以奏畢,但音樂並未消失。巴赫經常使用十八世紀初的墨水,在樂譜上寫著, (延長音或叫停留記號)。這就像是禱告後,靜靜地跪在地上,那種慎重的態度和延長的時刻。音樂也必須延長到這個時刻。

只要一首女子能夠演奏到這樣的境界,那麼他的技巧,感覺和心靈的敏銳度,都會比別人高出一籌,使你的演奏出類拔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uMu School 的頭像
    MuMu School

    ♩ MUMU Music School ♩

    MuMu 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